“1+15+N”是什么?濟南市全福街道黨工委書記彭敏說,他們依托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、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以各基層黨組織為前沿堡壘,用“1+15+N”工作體系,堅持“四化一體”工作標準,切實動員群眾、組織群眾、凝聚群眾,帶領廣大黨員志愿者和群眾志愿者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。
依托轄區資源,推動疫情防控隊伍建設專業化。根據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現有資源,圍繞疫情防控組建15支志愿服務隊。在“1+15”的基礎上,充分挖掘轄區離退休老干部、小區物業、轄區企業、駐地學校等資源,增設60個志愿服務崗、發動548名黨員、大學生等志愿者。對志愿者隊伍統一登記造冊,按照性別、年齡搭配組合,分主題、分階段進行“疫情防控”專項培訓,提升志愿者疫情防控志愿服務能力,吹響疫情防控“沖鋒號”。
健全運行機制,推進疫情防控隊伍管理常態化。成立街道黨員志愿服務中心和社區黨員志愿服務站,采取包戶方式設立600個防控網格及相應的志愿防控行動小組,1000余名志愿者采取“排班輪值”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。志愿者每天堅持“拉網式”巡查,實時監測轄區93個卡口。采用圖文結合形式,實行“日簽到”、“周記錄”、“月總結”,形成志愿服務檔案。擇優頒發優秀志愿服務證書,宣傳報道“全福志愿紅”先進感人事跡等,廣泛調動志愿者的積極性,共繪眾志成城“同心圓”。
豐富志愿內涵,促進疫情防控服務內容多樣化。
為滿足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,街道以“共克時艱 攜手抗疫”為主題,開展“科學防疫宣講”、“網格化摸排”、“卡口檢測執勤”、“居家隔離隨訪”、“愛心捐贈”等多項主題內容的志愿服務活動。通過宣傳標語、通告、展板、條幅、流動宣傳車、“小喇叭”、微信群等方式,及時發布防疫工作動態、志愿服務簡報;發揮群眾智慧,志愿開辦便民惠民的線上“二維碼”超市,有效減少居民外出流動;“愛心理發”、“愛心午餐”等“志愿上門”系列服務蔚然成風,織密群防群控“防控網”。
創新平臺思維,確保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信息化。積極利用“互聯網+”思維,充分運用“齊魯首邑”App、微信群、二維碼小程序等,發布志愿者招募信息、分級分類志愿服務內容、記錄志愿服務時長,做到線上發布、甄別篩選。綜合運用“智慧歷城”、“幸福全?!盇pp等,有效發布轄區志愿服務需求、疫情防控物資缺額等信息,充分調動志愿者與志愿單位的力量,及時解除基層防控的后顧之憂。信息化成為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新陣地、新平臺,共筑聯防聯控“防控墻”。